陈启宗:以奇制胜的地产商
  (发稿时间:2013/12/12 12:26:00  阅读次数:5719 )
 
 

  陈启宗是香港地产界的传奇人物,现任恒隆集团主席的他,个子不高、精力充沛,香港媒体最喜欢他的直率。在商场上,陈启宗喜欢以出奇制胜。九十年代中期是香港地产业黄金年代,他却反其道而行,六年时间没买过一块地。

  陈启宗:1994年3月以后,我们差不多就没有买过地,升得太高,它会掉下来。


  1997年底东南亚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香港,香港地产价格一落千丈,很多地产商昨天还腰缠万贯,转天就背上了负资产。陈启宗似乎有先见之明,1997年10月前已将手中绝大部分的物业出售。就在外界对香港经济忧心忡忡的时候,陈启宗却不以为然。

  陈启宗:外国人以为香港1997年以后,经济没有以往那么好,是回归的问题,那是不理解情况的人在乱说话。回归对香港经济是正面的影响,不是负面的影响。当时就有个决定,金融危机是不是永远不能翻身?我们不这么认为,所以1999年、2000年,我就大举地去买地。

  东南亚金融危机过后,香港地价大跌,陈启宗却用六年来积累的资金大量买地,危机一过,他手中的地产价格立刻大涨。

  陈启宗:那几年,根本没有人跟我们竞争。

  2006年,陈启宗又一语惊人,他要把今后大的投资全部放到内地。在公众眼中,陈启宗是一个十足的迷。那么,他是基于什么样的分析做出这样的决定的呢?又是什么样的成长经历,塑造出了他这样的眼光的呢?

  陈启宗1951年出生在香港,他的父亲陈曾熙是香港恒隆集团的创办人;出身富家的陈启宗却从来没有过优越感。

  陈启宗:在上中学的时候,那时候有两种人,有钱的、读书比较好的都往英文中学去。先父比较有远见,他说我儿子将来英文没问题,把他送到中文中学去。我们那时候在中学里是三等公民。当然现在看回去,很多人说你父亲真是有远见。在那个年代,没有人这样做的。

  陈曾熙送陈启宗上中文中学,是想让儿子从小就了解社会、了解民间,塑造出坚韧的性格。陈启宗中学一毕业即被父亲送去美国念书。旅美期间,陈启宗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业上,而是抽空看橄榄球比赛,参加美国家庭的聚会,甚至还做了教会的义工。陈启宗说那些年他的汉堡包比米饭吃得多得多。

  陈启宗:可能正因为如此,要是像我这样的人有中国意识的话,反而可以成为东方和西方之间的一个桥梁。

  陈启宗在美国的行为让远在香港的父亲非常担心,他害怕兴趣广泛的儿子日后回到香港不务正业。

  陈启宗:他是个性很强的人,我的个性也很强。我知道回来跟他做生意,一定会有冲突,宁可保持父子关系。我在美国待了十几年,从来没有想过回来,直到他病了,他死了,我才回来。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2年到中国访问。她是1949年以来,第一位访问中国英国在位首相。不过,香港人最关心的就是中英两国领导人,正式就香港问题进行磋商。

  1982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开始了正式磋商,每个港人都在关注未来何去何从。就在这时,陈启宗的父亲陈曾熙领导的恒隆集团,连夺正在建设的港岛地铁线中,九个站的物业发展权,但好景不长,八十年代中期,香港地产价格突然大跌,前港英政府要求恒隆集团补偿十八亿港元,以换取商业价值最高的地铁金钟站二段的发展权,恒隆被迫放弃了。此事令恒隆集团备受挫折,其股价一度跌至低点。恒隆集团创办人陈曾熙日夜操劳,身体每况愈下。不久,陈启宗从美国回到了香港。

  陈启宗:1986年我父亲不幸去世,那我总要做个决定,撤退还是留下来。

  1991年1月,陈启宗正式接管父业。恒隆进入了家族第二代管理时期。回归前,香港大多数财团都没有离开香港,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他们“船大难调头”,想走也不那么容易走。

  陈启宗:要走还是可以走的,八十年代就可以走,但是我们选择没走。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最大的商机是中国内地。我们香港人同文同宗,语言一样,文化一样,地域是最接近的。有什么理由我们香港不能够得益处呢?

  经过二十多年地高速发展,香港地产价格一路攀升,市场已经趋于饱和,陈启宗将目光放到了正在逐渐壮大的内地市场。他花了六年时间,仔细研究内地的改革开放,为北上做好准备。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的密集加工业等附加值较低的产业便开始北移,和珠江三角洲形成了前店后场的工业格局。而部分有实力的香港财团也开始驻足内地的服务业,开酒店、搞贸易。郑家纯所领导的新世界集团可谓是头几个吃螃蟹的,他本人也是北上的标志性人物。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后,香港前途已定,港人掀起了内地投资热。经过六年的研究,陈启宗对内地的市场环境逐渐有了清晰的认识。

  陈启宗: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不可以独立于周边的经济体,何况香港是一个小经济体,中国内地是一个大经济体。你不可能去改变它,因为它大你小,你只能按照它的需要去改变。

  1992年,陈启宗决定大举投资内地市场,令人奇怪的是,他把登陆点放在了上海,而不是当时对于港商炙手可热的广州。

  陈启宗:后来我发现,第一,广州太多香港的港商在那里,太热。一块地可以卖给三个人,同时卖给三个人,然后慢慢再看谁出高点价格,总之很乱;北京那时太冷,你来就来,不来就算了。上海是刚好,别人以为我是说天气刚好,其实我不是这个意思,是社会的风气,是政府的态度。

  在上海登陆之初,陈启宗的手笔就很大,他连续买下上海徐家汇和虹口区等四块五公顷的土地。1993年底,恒隆集团购入静安区波特曼香格里拉酒店以东的三公顷土地,建设成了今天的恒隆广场。到2004年,上海地产项目,已成为恒隆集团最绚烂的利润增长点。2006年,上海项目带来的收入占至恒隆集团总收入的百分之三十。

  陈启宗:为什么呢?因为好的地皮,那时候没买,就不容易再买。我们刚到上海的时候是1992年,根本没有甲等写字楼,一栋也没有。我们去盖四栋甲等写字楼,最小的一栋是六万三千平方米,最大的一栋是九万平方米,胆子很大。但是我们认定一件事,第一,中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第二,上海会越来越好。所以现在事后回头看,我们是比较幸运。陈启宗:全世界最快速增长的一个市场就在我们旁边。中国内地市场快速地增长,那是百年一遇。上次人类历史看到这样的事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我们要是不能从中得益处,不能怪任何人,只能怪自己。国家对香港人是礼遇有加,什么CEPA……真是好处都给你。有人问我,你对香港的看法,对香港前景怎么看,我说没有理由不好。

  2006年,恒隆地产主席陈启宗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计划在2007年年底之前斥资二百五十亿至三百亿港元在内地八至九个城市买地,以拓展十二个商业地产项目。陈启宗在内地投资的手笔越来越大,他屡屡成为两地媒体的焦点。不仅如此,他在内地的事业成功后,还斥巨资兴建多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心、创办各种知识竞赛。他的社会公益事业独辟蹊径,也成为媒体关心的话题。

  陈启宗:你有钱也好没钱也好,一天还是三顿饭。不担心钱的时候,你可以随意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那还有什么别的吗?没有什么别的。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现在开始在内地赚钱了。那赚了钱,花钱吧,花钱怎么花法呢?

  2000年开始,陈启宗还投巨资在北京故宫内进行大规模的修复工程,特别是用传统工艺修复了已被烧毁七十五年的建福宫。

  陈启宗:国家给我个机会,当然了,不是国家来找我的,是我去找国家的。讲笑话,从前在故宫里,盖建筑的都是皇帝,没有非皇帝的人在里面有机会的。那现在给你这个机会好不好?我说很好。

  现在赚钱不再是不好的事情。我们中国的商人都是以往的十几、二十年才起来的,之前是不可以有商人的。我们香港人能够为祖国效劳的、贡献的另外一件事,就是做榜样。用钱做很多很有意义的事情,榜样远胜于你教他做这个,教他做那个。

  陈启宗:中国能否有一些有社会感、有责任感,被人尊敬的商界的企业领袖出来,这个从很大程度上来看会决定中国未来的命运。

   
      【字体:
   
 
  • 上一篇文章: 王石:我对中国经济很有信心

  • 下一篇文章: 张琼:投资人青睐怎样的企业家
  •    
     
       
     

    | 安徽省职业经理人协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主办单位:安徽省职业经理人协会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九华山路15(中石化合肥培训测试中心)综合行政楼3楼    联系电话:0551-65666232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4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