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功权给创业者六条建议:成功不可复制
  (发稿时间:2013/11/28 15:59:00  阅读次数:3565 )
 
 

  


    近日,知名投资人王功权在3W咖啡北京新店开业庆典的主题演讲中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他给创业者6点建议:一是,一定要志向远大,随时调整和纠正方向,与其设计未来不如调整现在;二是,时势造英雄,创业一定要跟时代的脉搏共鸣;三是,互联网行业已经变成传统行业,成功越来越难,不要指望太大的奇迹,寻找到切入口,一点点做大;四是,作为创业者,大家该怎么选择?用户至上,以不变应万变;五是,在创业过程中认真评估一下自己能做什么;六是,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去评估自己的事情,多和有经验的人交流。

  王功权提到自己当年投资腾讯的一段轶事“我们和马化腾聊了一个晚上,问他到底未来如何盈利。”,他和3W咖啡也还有一段轶事。王功权第一次听说3W咖啡馆,是一个这里经常聚集创新、创业的青年,认为是一种新的模式。职业习惯对新的模式感兴趣的。于是,当天就去了。到了发现关门了,“我在窗口看了看,我认为我投进来的目光是充满崇敬的”。

  如下来听王功权讲那些创投有意思的故事。

  当年拷问马化腾一晚上,到底未来如何盈利?

  今天大家在这里谈创业,徐小平老师在这里热情洋溢地鼓励大家创业。多年来,我一直跟创业的团队在一起。大家知道,我在PE里面有投成长型企业,有投创新企业的。在鼎晖期间我主要负责创投基金,在国内的行业组织上,就是中国专业创投委员会做会长,我也是做创业投资的。

  首先道歉,我今天来的时候迟到了,我刚才进来的时候,被大家青年的热情,一股热浪铺面而来,使我很受感动。

  我早期一直是做早期的风险投资。1995年、1996年在美国硅谷,那个时候对中国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是限制的,地方政府能够批准的最高额度是100万美元,海南政府给我们批了99万美元,因为超过100万美元需要国务院批,我带着99万美元到美国做美国公司的业务,我没有办法,不是说我热爱早期投资,是我的资金只能分割成小块做早期的种子投资,所以我在美国做种子投资的时候,我不知道徐老师,在中国的投资界甚至中国的企业界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创业投资。

  后来我又加盟了IDG风险投资基金,IDG风险投资当时在中国主要是做早期投资的。我在IDG风险投资做了六年,先后投资的都是互联网的企业,然后是2005年我才到鼎辉来做合伙人,除了做整个基金管理会,三个委员之一,其中我侧重负责创业基金,实际上我是做早期投资和创投的。

  徐小平问我,“VC和PE之间界线有点模糊,它们到底有没有本质的区别?”

  我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大家把VC和PE搞得没有区别了。我很遗憾,以至于我没有法混了,就不做了。实际上这个区别是非常明显的。PE主要是投资相对成熟的企业,确切的说企业的商务模型已经确立,企业的运营已经基本比较正常,在良性发展的时候,需要注入资金,向更高台阶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PE基金、成长型基金进入的。而创投基金主要是本来商业模式还没有确立,甚至有一些市场还需要开发和启蒙,甚至是产品还不被社会理解。

  就像当年我们在IDG做QQ的时候,今天说起来,腾讯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在那个时候,连马化腾都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一个伟大公司。我们一起飞到广东,坐在那里,就逼着马化腾说这个东西到底怎么赚钱,那个时候马化腾不像今天神采奕奕,很自信。那个时候,QQ这个东西大家都用,用户在哪儿不知道,用户是谁也不知道,所以这个钱怎么收呢?所以我们几个人拷问了马化腾一个晚上了,我的印象都过了凌晨。他只是在表示,知道这个东西大家喜欢,不知道向谁收钱。这样的时期,我觉得是属于早期的创业投资,除了操作之外,你有很多的理论研究,我不知道在理论上怎么界定。

  就在这个时候,IDG投了腾讯,算是非常早了。投了几百万美元,后来有人出了五千万美元来买IDG持有腾讯的股份。很遗憾,IDG就在当时卖掉了腾讯的股份,要不然的话,腾讯这一笔投资能够给IDG赚的钱,差不多顶上IDG目前赚钱的总和。我离开IDG已经多年了,谈起这个事情,都是IDG朋友的一个巨大的心痛。

  成功不可复制,创业导师只能做借鉴

  像徐小平老师这样的成功者给青年做创业指导这件事情,我自己一方面感动你们的热情,另外一方面,我对青年捏了一把汗,因为我认为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所有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都不可复制的,不像自然科学,这边加个什么,在什么样的温度压力下,就产生个什么东西,如果不产生出来,万一搞的东西是个雷,居里夫人就诞生了。但是社会学问题是不可重复的,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到今天成功了,回过头跟大家讲成功的道理,实际上这是一个遗憾的知识,因为那个时间点过去了,那个时候的社会环境过去了,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当初也不知道后来会成功的,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遇到谁,不管是王石也好,我当时就拍着胸脯说,我成为今天的这样领袖,至少我跟他们一起混的时候,没有发现。我们搞万通的时候,他太太就问他,你能赚大钱吗?他说我不知道,但我是走在赚钱路上的人。就这么牛的人,也只敢说走在赚钱路上的人。

  3W咖啡,我是前不久才听说的,因为我去年一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做访学研究,回来之后,大家说这里有这么一个3W咖啡馆,这里经常聚集创新、创业的青年,尤其说这种咖啡馆成为一种新的模式。我职业习惯对新的模式感兴趣的。可惜我那天里的时候,这里关门了,因为是晚上,我爬着在窗户看一看,我认为我投进来的目光是充满崇敬的,这是我第二次来,能够有这样的场所,徐老师做了很多青年创业指导,我觉得很不容易的。

  前几天我和IDG的周全在一起,我说现在创新这一块怎么样?他说我们已经OUT,我们已经不属于创业的群体,年轻人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像面对叔叔和长辈的时候,根本不想说心里话,他说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事。我当时第一次感觉到自己老了吗?多年来,我是跟创业的青年和同学们摸爬滚打在一起的,应该说,我对创业的青年有特别的偏爱。

  很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关心创新应该怎么去实现等等这类事情,我不认为成功是可复制的,我不太认为成功的企业家给你们讲的这些东西,就你们直接学习,顶多是一个借鉴。

  创业志向远大,借势而上

  重要的问题,如果一个青年想走创业这条路的话,我认为有几点建议都是必须的。

  第一点,你一定要志向远大,随时调整和纠正方向,与其设计未来不如调整现在。

  你不定知道未来你要做什么,如果你能够很清楚知道未来做什么,所有这种说法都是荒唐的。因为在你前行过程中,有很多的事情是具有不确定因素的。你不知道在社会的环境和自己创业摸索中自己走向哪里,所以一般来说,并不是说你创业的时候,未来一定要做成怎么样的。我常常讲,只要你有远大的理想,我要走很远的路,我要做很大跟大的事情,有了这样的志向就可以了。因为只有这样,你马上就会发现,你自己不会在一些小的事情去计较;你不会被眼前短暂的困难被折服,也不会因为分钱的时候,最后伙伴之间打得不可开交,因为你要知道你要走很远的路,不管怎么样,一定要向前走,向远处走,向远大的目标走,实际上到这样的程度就够了。当然这里要有努力的学习,不停的战胜苦难,在这个过程中不停调整自己,像徐小平老师这样的导师帮助你们调整和纠正方向,千万不要迷惑,一定要明确设立自己走到哪里的目标。

  我常常讲,与其设计未来不如调整现在。因为未来很多事情不确定的,我不信现在哪一个成功企业家,他们在创业的时候,知道今天走到这样的位置,如果谁有胆量的话,谁到这里跟我叫板,不管是谁。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因为他们有远大的追求,不在小事磕拌住自己,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时势造英雄,创业一定要跟时代的脉搏共鸣。

  一个人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命运。假如说你们现在敢在文化大革命那个时期,你们不可能在这里讨论创业的,你即便再有可能的商业潜力,你是没有办法发挥的。当年我到台湾的时候,我跟王勇信先生,大家一起讨论问题,他说一个人的一生命运,就在关键的几步,这几步要踩在大浪潮、正确的点上,这句话非常重要的。当年中国崛起了一批企业家,也成就了一批投资家,实质上正好是中国两件事同时发生,一个是互联网这种高新技术在全球广泛的应用,一种是新兴的,就是创业投资这个行业,在中国开始萌生并崛起,这两个东西成就了那个时期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互联网行业已进入传统行业,不要指望奇迹

  第三点,互联网行业已经进入传统行业,成功越来越难,不要指望太大的奇迹,寻找到切入口,一点点做大。

  刚才有一个青年问互联网的1.0和2.0,我们不要这样去定义,我们不要随便定义什么样的时代,不管到怎么样,实际上每个人都处在时代的过度点,每一代都认为自己承上启下最重要的,都认为是继往开来的,但实质上每个人都在时代转换的过程中。互联网这个行业迅速老化了,就是迅速走到传统行业里面去了。我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这事有点荒唐,我也没有想到互联网这样的一个行业,能够这么快变成一个传统行业,因为传统行业有几个基本特点,第一,它已经不是技术密集型,是资本密集型。大家知道,现在互联网想干大的公司,需要要砸进去多少钱?一千万美元都是小意思的。第二个是这个行业已经围绕传统企业产生了大量的中小企业与它配套,也就成为行业链了。互联网这个行业已经有很多企业、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第三个就是青年的就业成为正常的就业行为,并且科研院校为这个行业培养人才。互联网行业就已经进入到很成熟的状态,否则院校不会给你培养学生的。

   
      【字体: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阿里巴巴马云不想成为“马云”
  •    
     
       
     

    | 安徽省职业经理人协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主办单位:安徽省职业经理人协会    联系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九华山路15(中石化合肥培训测试中心)综合行政楼3楼    联系电话:0551-65666232

    备案号:皖ICP备2021014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