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三”就是中国经济传统增长的“三大动力”已经消失或者消退了。
人口红利在过去这些年里面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50%以上。但是很遗憾,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有一点太晚了,使得劳动力人口高峰提前了十年到来。本来普遍的预计是2020年中国的劳动力高峰才到来,结果2010年我们就已经到达了劳动力的高峰,然后是劳动力人口逐年减少。所以人口红利提前十年结束,中国突然掉入到了人口负债期。这件事情是非常严重的,这相当于在背后“捅”了中国经济“一刀”,令政府和企业都措手不及。
中国经济面貌的变化主要是在2001年加入WTO之后。在加入WTO之前,中国已经积蓄了能量,但是没有爆发出来,加入WTO以后,中国出口增长高达30%以上,20%以上,带动宏观经济增长10%以上,所以出口红利是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个关键因素。用周其仁教授的话来说,就是中国有一个海平面,西方有一个海平面,这两个海平面要对接。其结果,中国的潜力充分爆发出来,但是到2008年,美国实际上最后把他的经济和市场冲垮了。西方发达市场再也不可能允许中国以两位数的出口增长拉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了,西方的市场已经饱和了。从全球市场来看,2008年以后出现的一件事情就是世界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失去了一个多百分点,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
无论你喜不喜欢房地产,都必须承认,楼市是增长的重要发动机,在过去十多年里,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总贡献份额平均每年高达20%到30%。现在传统经济增长这三大动力因素都已经消失,或者说消退,即已经走过了它的黄金时代,例如房地产就已经不再是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而是转变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形势已大变。传统经济增长的动力没有了,要寻找到新的动力谈何容易。如果新的增长动力没有找到,谈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这都为时尚早!
第二个“三”,是不仅传统增长的三大动力没有了,还有三座大山横在前面,这三座大山 是政府和企业必须翻过去的。
第一座大山是产能过剩
现在中国实体经济各行业的平均产能过剩大概是40%,也就是说我们的开工率60%多就不错了,40%的中国企业关门,完全不影响中国经济运行和中国的实体经济运行。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状况!我们都知道,经济危机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产能过剩。
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平均负债率在100%以上,全部企业负债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例高达100%以上,另外非常严重的是地方政府的负债。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不是光用四万亿把中国经济拉起来,更多的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实际上总共投了差不多18万亿才把中国经济拉起来的,结果就是地方政府负债累累,而且很不规范,隐含风险太大。从去年2014年开始,国务院出台了国发43号文件,整顿地方融资平台,一下子就把地方政府看得见的手给捆住了。如果你债务太高,银行不敢借钱给你,你自己也不敢去借钱,整个生产和消费都会出现萎缩,那宏观经济怎么办呢?所以这又是一座大山。
我们刚刚破了一个泡沫,就是股市泡沫。但是有人认为还没有破到底,认为降到2500点才算可以,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降到2500点,但大家都知道股市前一段时间泡沫破了一次。那么房地产里面有没有泡沫、实体经济中有没有泡沫?没有人能确定中国的房地产究竟有多大的泡沫,因为只有当泡沫崩溃了之后,我们才知道又经历了一次泡沫危机,并且才知道上一轮的泡沫有多大,在此之前,只能是各种各样的猜测,都不能做最后的判断。但我们知道,泡沫肯定是有的,因此就需要软着陆,这一是一座要艰难翻过去的大山。
三座大山之外,中国经济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三大风险”。
从国际经验看,一旦一个经济体进入到人口老龄化阶段,要继续保持经济活力是很难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日本,日本经济在上个世纪90年代泡沫崩溃,对此有不同的原因解释,但经济学界一致公认的一个背景因素就是日本的人口老龄化引爆了泡沫和经济崩溃。由于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不断减少,所以日本这些年一直深陷于经济停滞的泥沼里。
这个风险以前大家认识的比较少,最近这一年多都开始有很大的感受。为什么?因为眼见到中国的富人都在“逃跑”。富人为什么要跑?因为他们看到了美元回流的风险,大概来讲就是美元会出现一个十年扩张与六年收缩的周期。当美元扩张的时候,世界上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就会热气腾腾甚至出现增长奇迹。比如拉美在70年代,亚洲在80年代后到90年代。但当美元收缩的时候,那些高速增长曾经出现奇迹的国家的经济可能就要出问题了,比如拉美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突然崩溃以及东亚在97年的崩溃,而美国资本却有了“剪羊毛”的机会,可以趁机收割财富。我们知道过去十年中美元是扩张的,这个扩张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出现。全世界大量的美元流到中国,在中国又变成了人民币,因为我们需要用人民币对冲以保持汇率的平衡,所以中国市场上真是不差钱,中国增长的奇迹因此得以出现。但是现在美元要开始收缩了,美联储已在准备吹响加息的集结号了。这就有可能造成新兴市场的震荡,而这一轮大家普遍预期可能受冲击最大的就是中国。所以中国的有钱人就赶紧“逃跑”,目的就是要避开这一波震荡。
全要素生产率英文简称TFP,表示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宏观经济所带来的总的效率的变化,是宏观经济运行中最值得关注的概念之一,就像你做投资,最关注的一定是投资回报率;你做企业则一定会关注劳动生产率。亚洲金融危机的那些国家突然一夜之间崩盘了,从经济学上找就是一个原因,它的全要素生产率变成了负的。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在上世纪80年代刚刚开始改革以及90年代小平南巡之后,出现过两个大的增长高峰,在加入WTO之后出现了一个小的增长高峰,但过去这些年增长幅度处于下滑态势,特别是2010年之后,居然变成了负增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这辆车跑不动了,跑不动不是因为没有油(货币),不是因为没有踩油门,而是车有毛病了。人口的老龄化、美元回流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增长,这里面任何一个风险都是致命的,都是经济运行中可怕的“癌细胞”,而我们居然是三位一体。据此,大家不难清楚,中国经济现在的风险有多大!肯定是从来没有过的。我们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企业家们一路发展到今天,其实都是在一个黄金增长的年代或者镀金年代。国际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也都没有给大家造成多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传统增长动力充足,而政府“看得见的手”又在外部冲击时为企业遮风挡雨。但现在要算总账了,过去这么多年的矛盾和问题积累到现在要爆发了,所以我们的风险是空前的,要应对和化解起来格外复杂、棘手。
第一大支撑就是城市化的潜力犹存。目前中国城市化刚刚过了50%,这个还是用常住人口来计算的;如果以户籍人口计算的话,也就三分之一,而我们的人均GDP已经达到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所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大概滞后了20年。这本来是一件坏事,说明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但现在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中国其实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事情可以做!城市化没有结束,工业化就没有结束;城市化、工业化没有结束,那么从理论上讲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到尽头,这意味着中国快速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意味着我们还有增长的空间和机会。这个支撑点很重要:它明确地告诉我们,现在所谓的产能过剩其实都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因此危机和风险确实是前所未有,但还没有达到绝境!
第二大支撑就是中国有三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最高的时候达到四万亿。这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我们有很强大的能力可以抵抗金融危机,这使得中国真正爆发一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降得比较低,中国因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而引爆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当然也降低了很多。所以,我们就有机会以时间来换空间,趁着这个机会做一些改革,不仅实现软着陆,更努力从困境中突围。
第三大支撑就是我们有大量高学历的人才。从去年开始,全国每年新增700万大学毕业生,这意味着未来新增劳动力将全部都是大学毕业以上。这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我们不妨以美国做一个比较:美国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几乎所有的劳动力都变成了大学生,这件事情导致美国经济出现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转向了创新经济,美国的互联网创新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今天中国劳动力的数量的红利已经没有了,但我们有理由去憧憬未来的劳动力质量的红利呢?显然,这是又一个战略支撑点。
第一个亮点就是政府的宏观政策。我认为终于走向了正确的轨道,不再放任经济下行,而是全力稳增长,而政府的刺激政策也终于开始发挥了威力,效果开始显现出来。这一点为什么很重要?因为在2013年到2014年,无论政府还是学界实际上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出现了巨大的分歧,有人认为中国经济的下滑是好的、是正常的、健康的,甚至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我们应该欢迎中国经济的下滑;同时中国经济的下滑是是经济发展阶段出现了换挡,因此也是必然的,不值得大惊小怪。另外包括笔者在内的一部分人则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中国经济主要是“老病态”:我们辛辛苦苦了好几年,用四万亿顶住了2008年的外部冲击,但是四万亿的政策刺激效果消失了之后,如今所有的问题又全都水落石出,重新曝露出来。我同时也不认为中国经济这样的下行是健康的,是值得欢迎的,我认为是非常严重的,是非常危险的,是政府需要格外予以重视的,政府必需进行反危机调控。非常可喜的是,今年宏观政策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从过去以调结构为主重新转向了稳增长,特别是在一季度之后,中国政府出台了很多很重要的稳增长的政策。我认为这样的一个宏观政策取向的调整和政策的出台是正确的,是值得鼓励的。
然后我们看到政策到位。方向对了之后,政策刺激的效果逐步显现。我举一个最重要的例子,就是地方政府的支出,这原本是我最担心的一件事。2014年,中国政府规范各地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就不知道怎么玩了,所以今年一月份出现了地方政府支出负增长20%以上的极其不正常的情况,这对下行中的中国经济的冲击力非常大,犹如雪上加霜、给以致命一击。但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开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出手稳、准、狠。中央政府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允许地方债置换,地方欠银行很多债,其中国开行手里就有六万多亿地方债务,这个时候中央就说了,银行手里有这么多债,那我直接给你现金置换好了,我给你新的流动性,光去年就给了国开行1万亿,银行拿着这些钱又可以去放贷。就这样,地方政府那么多的债今年就开始被置换出来了,而且短债变成了长债,过去是两三年就要还的短债,现在换成长债也许是十年甚至于三十年;另外,过去高利率的负债,也许要付10%的利息的债务,现在央行给的钱却很便宜,可能就是百分之几的利息。
所以地方政府觉得这个太好了,又找到新的玩法了,而且这中间地方债务转换不断加码,一开始说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今年是一万亿,后来很快就增加到两万亿,现在财政部长已经明确说了是3.2万亿,媒体透露说今后几年可能达15万亿。15万亿的债置换了以后,再加上PPP等方式的融资方式,地方政府又开始生龙活虎了,又有活力了。地方政府是中国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玩家,地方政府要是断了手,经济稳定是不可能的。现在地方重新出手,对经济增长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的消息。
所以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货币供应量开始往上走,财政支出更是往上走,到10月份的时候,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增长高达近40%。所以,整个宏观政策取向发生了180度的拐弯,并且力度不断增加,虽然没有喊四万亿,但力度一点不差。
我很敬重许小年教授的学问和人品,但非常不同意小年教授的一个观点,他说我们就是要利用一次危机的机会,让落后的企业关门,然后结构调整,洗牌。以经济危机来出清市场、调整结构观点自有其逻辑和道理,因为经济危机本身也是经济运行的正常一部分,就好比人生病有时候是必要的,因为会带来我们身体的调整和健康。经济运行也是这样,正常情况下,经济在起起伏伏过程当中重新洗牌,然后结构调整、市场出清并没有什么不好。 但如果一个人病可能致死,那这个病就要全力抢救。结合我前边讲到的中国经济的风险判断,我的判断是在这个时候放任危机更不要说是主动引爆危机,有可能会让钟摆摆过头,让危机走过头,而经济危机或令中国万劫不复,尤其是当美国即将吹响加息的集结号,危机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崩盘、让美国为代表的国际资本坐收渔翁之利。病而至死而不是让我们活得更好,那我们能干吗、政府能干吗?当然不能。
经济的正常调整是非常好的,但是如果调整最后导致完全的失控,导致整个经济的崩盘,导致我们三十多年的财富被人洗劫,那这个风险显然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承受得了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还主张可以利用危机、放任经济危机,认为经济不断下行是正常的,这个我不能认同。我是从政府部门出来的,所以我会考虑,整个宏观经济的问题在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和调整是否都是OK的,但在前述这么大的风险背景下,绝对不能够放纵一次危机,因为这次危机会失控,可能会让我们崩盘,这个风险太大。所以宏观经济还要放在整个战略的考量下才是比较清楚的,而目前中国政府的做法我认为基本到位:通过需求管理坚决把经济稳定在一个适度增长的状态,同时推出供给侧改革,如此两手同时操作才能比较平衡。
中国未来最大的风口将是消费与服务。中国有14亿人口,几乎相当于美、日、欧人口总和的两倍,这是消费的一个人口数量。第二个是和人均的收入连在一起的有效需求概念。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打造出来了接近两亿的中产阶级,超过德国人口的两倍。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以及低收入阶层很不一样,他们看重不是便宜,而是要求品质和品牌。所以企业家如果能够围绕这两亿的中产阶级做文章,绝对是大有可为。人口基数和中产阶级是未来中国做消费服务业的最重要的支撑,也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一个风口。
所以从今天开始,建议企业家一定要更加重视做品牌、品质,因为中产阶级不在乎钱,但在乎品质和服务,如果你要得到中产阶级的市场,一定要用品质和品牌征服他们,这也是你在未来的最大的机会。
另外,我主张中国经济未来一个重要的战略导向就是从“先富拉动”转向“共富拉动”。如果中国政府能够致力于使中国的贫富差距变缓和,那么中国消费和服务的机会就会更大。中国当前的产能过剩是相对过剩,要消除产能过剩,就要让收入更公平,从先富人群对中国经济的拉动转向共富人群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当中产阶级越来越多,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成橄榄型的时候,中国的消费将变得非常强劲,那个时候你会发现我们的产能根本没有过剩,实体经济还有很多的机会。人都说住房过剩,可是还有3亿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没有房子,让更多人都买得起房子,住房去库存自然解决。 前边讲过,我们不再有人口数量的红利,但我们可以依靠人口质量来转向创新经济。关于创新大家平时都听了很多,我这里讲两件有关创新的事,也许是大家平时没有关注甚至听说过的。
第一件事,是创新经济有赖于合适的金融制度的支撑。为什么美国是一个创新的国家,日本却不是?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美国以直接融资为主,而日本以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有利于“富二代”却不利于“万众创新”。如果中国未来还是依靠传统的银行和金融,中国不可能成为一个创新的国家。中国未来必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必须从间接融资为主转向直接融资。如果金融制度没有根本改变,那么我们现在所谓的“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到最后只会变成新一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忽悠,因为没有金融制度来支持他们。所以尽管今年的中国资本市场遭受了巨大震荡,但我相信资本市场有战略性机会,事关国家经济的战略转型。从未来来看,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是大势所趋。所以我建议各位企业家朋友,只要你有机会进入资本市场就绝对不要放过,资本市场无论经历多少风雨,最终一定会风光无限。
第二件事,就是创新其实也是一种文化,并且和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众所承认,全世界所有的民族里面,犹太人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犹太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0.3%不到,但是世界的诺贝尔奖超过20%以上是犹太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超过30%以上是犹太人,全世界的财富、知识、金融、媒体都掌握在犹太人的手里。一个小小的七八百万人口的以色列,它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北京的1.5倍,但是以色列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的市值总和超过了整个欧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的市值总和,也超过了中国、日本、印度、韩国四个国家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市值的总和。犹太人是当之无愧的创新之王,那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知道有一句话叫选择比努力重要。还有有一句话叫“你相信自己是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或者叫身份决定命运。所以一个人也罢一个民族也罢,其对自己身份的认定是很重要的,会决定你最终的命运。犹太人与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坚定地认为他们是“上帝的儿子”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天子”,他们是上帝的选民。王子当然要做和王子身份相称的事情,所以犹太人所追求的从来都是“居首不居尾,居上不居下”,犹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要成为领袖,成为领头羊。尊敬、荣耀的身份认定成为犹太人生生不息的创新精神之源,构成其创新的文化信仰根基。中国人相信自己是“猴子”还是“天子”,这对我们未来的创新会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你研究经济全球化,你会发现每一个国家大国崛起的时候,都要找到自己的新的国际市场,才能保持更长久的繁荣。例如,英国当年发现了新大陆——美洲,这使得英国作为日不落帝国保持了更长久的繁荣。美国二战后成为世界老大,它启动了马歇尔计划,把欧洲的市场做起来了,然后又启动东方的马歇尔计划,把东亚的市场也做起来了,再加上中国市场的兴起,所以美国至今仍然兴盛。但前边我们讲到,2008年美国崩溃了,导致整个世界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失去了一个多百分点,这一个多百分点再也找不回来了。唯一能找回来的方式就是打造一个新市场,而谁能打造一个新市场呢?只有中国,所以“一带一路”就是要把中国以西的市场打造出来,把全球化带入以中国为主导的新的时代。所以中国经济未来仍然大有希望,大的风口有三个,就是消费与服务的风口、创新的风口以及新市场的风口。如何化解风险,抓住风口,可以说是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去思考的话题。最后还有几分钟,我想给各位报告一些最新的消息,这些消息是最近才出现的,并且很重要,甚至是重大利好,所以必须给大家报告一下。一个月之前,我或许不会鼓励你们跑出去,但还是觉得跑出去的人也是道理的,原因就在于有我前边谈到的那些中国经济的风险。但在最近这一个月中,形势变了,我的想法也变了,我相信你们留下来的才是对的,而那些跑出去的人有很大的机率会后悔。最近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巴黎的恐袭即欧版的911。这意味着什么?,你们可能从未认真思想过。其实,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了!这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以西方国家为主还包括俄罗斯在内的联盟与伊斯兰的极端恐怖分子展开的一场世界性大战,全世界都是战场,敌人无处不在,不知道战场在哪儿,敌人何时出现,也不知道什么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但在全世界范围内,涉及20多亿人口的战争已经开打了。世界,从此将不再太平!这对中国来讲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中国突然从天上掉下来了一个五到十年的安全、发展的国际窗口。90年代初苏联解体,背后当然有美国和西方联合中国,把苏联干掉的因素,但之后美国发现中国在崛起,就准备找中国的麻烦,但正当美国要修理中国的时候,美国突然爆发了911,然后美国进入反恐战争。小布什当时就称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美国开打阿富汗和伊拉克,军费消耗超过3万亿美元,从债权国转衰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而中国却与美国在反恐上建立共识,关系转好,并且加入WTO,赢得十年黄金发展期。但过去两年,美国重返亚太,战舰开到了南海,正值双方关系趋于紧张的时候,欧版的911爆发了,现在西方无任如何都必须拉中国参与到全球反恐联盟中去,所以中国又有了一个五年到十年的发展时期。另一件大事是中国加入SDR也就是IMF的特别提款权。这个有什么重要的吗?当然重要、非常重要。除了西方为主体的反恐联盟与伊斯兰极端势力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外,另外一场在欧盟和美国之间发生的货币大国也早已悄然展开,并且这第二条线的冷战和第一条线的热战交织在了一起。欧洲启动欧元后,发现捅了马蜂窝,因为欧元动了美国的经济利益的根本,那就是美元。众所周知,美国的经济总量比中国大,在全世界占了22%的分量,中国只占百分之十几,但是美国的水分很大,因为他们70%都是虚拟和服务经济,只有30%才是实体经济。也就是说,美国经济主要是靠美元霸权基础上的用钱赚钱。但是欧元起来了,它和美元形成竞争,这就是动了美国的根本,所以美国坚决不干,这个时候美国和欧洲形成了一个紧张对抗的关系,所以欧洲的周边就不断的爆发各种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现在又是巴黎恐怖分子的骚乱……总而言之欧洲及其周边是天天动不安静,如此欧元就起不来、也越来越疲软。欧元起不来,美元才可以继续做霸主,美国经济也才能继续保持强盛。三番五次下来,欧洲感到压力太大,因此它就像三国时代的蜀国一样,想要拉东吴下水,联合起来抗曹。中国就是吴国,欧洲一个人挡不住老大,要拉着我们挡子弹。人民币“入篮”后的权重是10.9%,美元从41.9%略减为41.7%,欧元从37.4%下降到30.9%,英镑从11.3%下降到8.1%,日元从9.4%下降到8.3%。从不同国家权重的变化可以看出,人民币入SDR,占近11个点的权重中,美国的权重几乎没有变化;欧元权重减得最多,将近7点;英磅的权重也减了近3点;日元略微地减了1个点。这里面释放出来的信号是非常清晰的:美国既不积极也未鼓励让中国加入SDR,更没有给中国让路,主要是欧系货币宁肯出让利益也要拉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对我们来说则是,欧美货币战争,我们坐收渔利!所以,我们现在看到,西方世界和伊恐分子打起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这是热战的一条明线;欧元和美元抗争,这是冷战的一条暗线。无论热战冷战,西方特别是欧盟都要来拉中国,而美国也不可能两个拳头打,美国既要反恐,更把欧元当成主要的敌人,它的枪口不可能同时还对着中国。我主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妨缓行。人民币也不要那么着急起来,金融经济不要虚火太旺,搞得不好变成了虚拟经济。中国还是应该抓住机遇期,踏踏实实的搞实体经济,并且不要关键时候冲到前面去为欧洲人挡子弹,不要为他人火中取栗。最终的结论就是:中国经济的风险空前大,但风口也很大。而现在,中国经济或许因为宏观政策的转向已转危为安,同时中国更赢得了一个从天而降、千载难逢的新的五到十年的发展机遇期、突围期。世易时移、江山转换,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但没有完全的相似,并且往往因为新的大国崛起而改变原有的格局与历史宿命。我大胆判断,美元如果这一次再想玩一把“剪羊毛”的游戏,很可能会玩不成。因为美国现在的经济总量只占世界的20%多,这个份量他不可能说了算,再加上欧元和美元相争以及美国欲振无力的实体经济,所以日益崛起的中国反有相当大的概率打破美元回流所带来的周期性经济振荡周期,从当前的重重包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去!所以,我要衷心祝福今天坚守在这里的中国企业家,愿你们笑到最后!谢谢!
|